高擎中华美学旗帜 构建精神文明工程

时间:2017-07-04浏览:1601


深入基层、科学严谨,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012年,首都精神文明办与我校共同建设了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张晶教授作为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指导整个团队的课题研究,团队成员由我校艺术研究院教师、研究生构成,近几年还“嫁接”了新闻学部另一个团队,积极进行合作研究。团队承接与政府工作重点密切相关的课题,深入实地研究、重视数据支撑,以严谨的调研方法来反映当下现实状况。成立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14个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也多次报送上级领导,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为首都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

我校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的团队所承接的课题,相比个人申请的科研课题更加“接地气”、具有现实意义,旨在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团队这几年对应首都文明办的调研处、未成年处。针对调研处下发的北京市公共文明相关课题,如《关于赛场文明建设研究》、《首都地区文明观赏机制建设问题研究》等等,团队会以具体的情境为突破口,寻求合适的方式促进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养的提升;针对未成年处下发的一些与儿童成长有关的课题,如《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都未成年人中华美德教育研究》、《在青少年中开展观赏文明“以文化人”功能研究》等,团队的研究结果已经成为相关群体道德建设与教育培养的重要参考。自成立以来,团队保持着一年承接两至三个课题的频率,今年正在做一个与社区文化有关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了解社区对儿童成长的辅助作用,另一个正在论证的课题则是有关北京冬奥会中的文明引领。

团队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注重数据详实与理论严谨。因为每年接触的课题都不一样,经常要进行一些跨领域的研究,因此实地调研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比如2015年研究赛场文明时,团队成员会积极和球迷协会保持联络,到赛场去观察并记录体育赛场中观众不文明行为,然后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再设计问卷和分析回收数据。去年研究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起作用时,团队去到不同学校,向学校德育主任了解学生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通过他们再发放问卷。首都精神文明办常建军处长和李建国处长曾称赞“基地项目团队实力雄厚、理论功底扎实、研究方法科学,注重理论与实证有机结合。”团队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智慧优势,通过跨学科的学理建构、几万份的问卷统计分析、几乎涵盖北京城郊的走访调研,得出充分的数据基础,并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上得出合理严谨的结论,为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各方面有价值的建议。

今年团队还完成了一项比较大的突破,在与首都文明办合作的五大基地中,由于我校基地工作效率特别高,队伍结构稳定,因此最近又承接了文明办关于节庆动画的策划任务,今年负责七夕节的动画策划与制作,而明年五大节庆的动画策划方案将都由我校团队来负责。团队老师表示,多年的合作带来了很深的融和,团队在每一次课题中都严谨认真地高效率工作,在自身获得很大的锻炼之外,也接触了业界的真实状态。

而张晶教授作为基地首席专家,多年来指导团队进行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把关,他自身的丰厚学识和经验也是团队做出优秀成果的重要保障之一。

关注中央文艺政策,站在理论舞台发出中传声音

作为理论工作者,张晶教授十分关注和重视当下时代精神,近年来他也结合现实背景发展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对当前党的文艺政策的理解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中央的顶层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张晶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党中央对文艺的特别关注,于是很快结合中央文艺政策写了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文章,该文章后来发表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后来他们以那篇文章为契机,开了一个中华美学精神的栏目,2016年又专门开了相同主题的会议。”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人民是文艺审美的主体》、《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等多篇文章。

在对政策的解读角度上,张晶教授常常会结合自己长期研究的文艺学、美学等内容,从美学角度来阐释文艺政策中一以贯之的纲领性意见。他的发表在《现代传播》上的《人民是文艺审美的主体》一文就是将讲话中提出的“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定义为具有创新价值的重要美学命题,具体阐述了人民是文艺审美的创造主体、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主体、人民是文艺审美的批判主题这样几个美学观念,以美学理论阐释人民与文艺审美的关系。

“还有今年春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呼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此我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从他的叙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一直以来在关注当代文艺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发声,这样的见解与声音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文艺学博士点是以古代文论做一个方向,但是我本身不能局限于古代文学,我是学科的代表,我对外的态度也代表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的声音。”作为传媒大学文艺学的带头人,在张晶教授的眼中,他在这方面自觉的发声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学科与整个中传。通过学习习总书记讲话、思考当下理论、对中华美学精神以及中国文学的走向进行理论阐释,他在学术舞台加入了传媒大学独特的角度和思考,促进了中传正面学术形象的塑造,“我觉得这有利于我们学校的对外形象的塑造”他这样说。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