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渊: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数字媒体人才

时间:2021-03-23浏览:3934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界的光荣使命。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培养战略,它时刻提示着我们,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对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关键作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动画、数字媒体专业与学科如何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数字媒体人才,是我们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数字媒体是一个年轻的学科,面向的业务领域也非常之广,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广告、教育、交互设计等。如今,身处于人工智能、5G传输、实时渲染等新的科技语境,伴随着4K/8K、高帧率等全新的影像技术标准,虚拟偶像、直播带货等文化消费现象不断涌现。

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和学科发展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有力地解释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如何能让学生更有创造力和洞见力?如何使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文化产业?诸多问题都是动画与数字媒体教育者需要持续思考的。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

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


开放交叉融合,跨学科推动专业建设

Q1 动画与数字媒体是一个年轻的领域,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黄心渊: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全息影像、人工智等数字新科技的涌现,动画、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生产方式、媒介形态、传播方式、消费模式及受众的审美趣味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悄然经历着一场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正迎来崭新的媒介时代以及文化消费新模式,数字创意产品已日渐成为公众日常文化消费的主体内容,二次元文化、数字游戏与电子竞技、数字科技产品等业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文化时尚与生活方式标配。

在当下的网络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不断博采传统艺术、数字科技以及传媒等众多行业领域之长,以新的视角,动态地吸纳与整合了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之中的要素,展现出了一种全方位开放的胸襟与姿态,呈现出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展现出集成创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它们突破了艺术的传统范畴,其艺术语言、艺术特征、创作模式、传播渠道以及欣赏方式都打上了鲜明的科技烙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教授于2006年提出并践行的“人文为本、技术为用、艺术为法”已成为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的典型特质。

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动画、数字媒体相关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已连续四年入选最好就业的“绿牌专业”。目前“互联网+”“三网融合”“文化强国”等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创意产业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目前亟须高层次的行业人才,动画、数字媒体相关学科专业将为这些国家战略性行业提供所亟须的理论支持与人力资源支持,为这些前沿行业领域在跨学科理论研究、产品设计、交互技术、用户体验、商业应用模式探索等实践领域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有力支持。

Q2 “双一流”对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心渊: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018年11月1日教指委成立大会的发言中指出,建立优质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学科的建设根本。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不断推进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机制改革,做好动画、数字媒体专业的顶层设计,以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坚持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国际化路线,加大教指委各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力度,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行业口碑等方面向国际领先院校看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我国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总体本科教育水平,使得一流学科为国家、为行业输送一流人才。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加速传统行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出发,把握新形势、新高度,找准学科发展的短板,凸显学科优势。动画、数字媒体专业在今天也表现出显著的跨学科属性、成果产品的创新性与灵活性,让专业建设与时俱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为中心,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各类新型成果产品的研建、生产与传播,从而更好地发掘和培养高素质动漫人才。为此,应该强调突出办学主体地位,强调办学自主性,重视动画、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特色化发展,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满足成长成才需要,并凝练出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努力挖掘人才培养亮点,通过丰厚的材料、翔实的数据,以及遇到的问题为突破口,查找影响教育教学、制约学校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推动动画、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教育稳步走在国际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提升专业教育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夯实冲击世界一流专业的基础,为国家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创新学科思维,系统性重构培养模式

Q1 传媒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包括动画与数字媒体在内的传媒人才培养明显无法适应行业的巨大变革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您认为这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心渊:高等教育的任务是独特的,也是复杂的。一方面,高等教育要解决专业根基和基础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前沿性的问题。这两方面之间存在很强的张力。具体来说,传媒教育首先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但传媒正在不断重构,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智媒时代正在来临的时候,这已经不是每年迭代一点、逐渐在教学里增加一些行业前沿话题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亟须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根本性、系统性重构。另外,对人类未来生产关系,尤其是人类与符号和工具之间关系的把握与反思能力,现有的常见传媒人才培养都无法满足需求。在我们强调媒体内容生产技能的同时,决不能轻视人机协同、人与智能化社会的关系。忽视这些的传媒院校和专业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Q2 基于此,您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上进行了哪些改变?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黄心渊:总体上来说,“交叉”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一个关键词。各专业从纯文科或艺术学习,开始走向文工交叉、艺工兼修,文艺工打通,多学科融合,走一条新文科、新工科和新艺科的发展道路。我和学院的老师们都在一起努力。同时,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充分打开视野。

廖祥忠教授在任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时,提出“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跨学科专业发展理念,并以“面向业界、面向国际、面向未来”为宗旨,通过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搭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招收“文-理-艺”跨学科生源,创办国际小学期等方式,在学院努力构建起不同学科思维与专业知识相互碰撞、相互激发、相互协作的跨学科生态体系,并逐渐形成了“跨媒体、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在廖祥忠教授的带领下,在全校层面实施“关停并转、升级改造、重点建设、规划设计”四个一批教改工程,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图谱。建立基本的文献阅读与读书报告会制度,提升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推进跨界教学资源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创立中国首家设计思维创新中心,全面引入设计思维课程;与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开展“中日韩动漫国际合作课程”;与腾讯、Unity、VSPN、巨人等企业合作开设前沿课程,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打造新型网络智慧教室,推进“教学空间泛在、教学过程可见、教学反馈即时”为特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推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

专业实践创新方面,建立作品公开展映制,接受行业真实评价反馈,增强学生创作热情,提升作品社会影响力。推行“学期项目制”,以学院工作室为基础,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联合业界导师,开展覆盖全学制的艺术项目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项目实行自主式、探究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面向全年级学生开放,构建跨年级梯队式的创作团队,保持团队持续性的创作活力。搭建“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家博物馆等国内知名机构合作,将真实社会需求引入实践教学,探索面向未来的设计学特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贴国家战略布局,彰显社会人文关怀,服务人民文化需求。

Q3 面对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挑战,您认为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应如何应对?

黄心渊:我认为,应格外重视致力于专业人才的智能思维、数据思维与跨界思维培养。智能化、数据化和跨界化时代,智能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能力,是未来动画与数字媒体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重视智能思维。简单来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智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行业里,确实只有掌握了智能思维之后,才能从容面对智能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复杂影响。

其次,要擅于使用数据思维。它是指用大数据挖掘来分析问题、呈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现在智能传媒教育上,就是要培养未来传媒人才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判断且可视化呈现的能力和数据伦理。

最后,还要培养跨界思维,也就是用融合、交叉和跨界的眼光看待与分析问题、配置多种资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跨界思维能力要求未来传媒人才能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


顺应业态发展,理性化改革教育范式

Q1 您对未来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及学科建设有什么建议?

黄心渊:面对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智媒时代和媒介化社会,动画与数字媒体学科必须处理好变革与坚守的关系,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实现智能传媒时代的教育范式革新。

最重要的是变革。科学技术在革新,知识形态在剧烈演变。在这种双轮驱动之下,动画与数字媒体行业正在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以动画与数字媒体学科专业和其他领域的学科专业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要更好地应对未来传媒业态发展,重构学科理论体系,强化全媒型、跨学科、融合型、专家型的数媒人才培养。

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坚守,我们还要以人为本,和价值理性站在一起,强化传媒伦理教育,避免技术宰制下的人性沉沦。当今的传媒依靠算法,依靠智能,依靠海量数据,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掩盖人文精神的光辉,也不能让消费主义统摄我们的社会生活。技术越是强大,我们越要在教育中强调善用技术。毕竟,传媒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廖祥忠教授对传媒教育有独到、深刻的思考,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他的相关文章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