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和努力铺就夺金之路

时间:2017-05-25浏览:1377



训练:持续发力 厚积薄发
    从2015年底至今,我校的ACM竞赛兴趣小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可以说,这是如今能够取得成绩的有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付出了很多。
    我校的ACM竞赛培养面向全校招募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训练。成立之初,大家基础还不扎实,尤其需要老师的指导。杨丽芳老师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她基本没有周末和假期。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同学们必须有大量的题目训练,而遇到困难,老师一定得在第一时间解答。这样,引导大家入门,后面的提高才会更为顺畅。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杨老师终于看到了成效:“现在,我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新成员培养上了,对于老队员,只要关注他们的训练动态就好。”


而在训练之外,杨老师也从现实角度来关照大家的成长,一方面,在就业和升学上予以指导;另一方面,也向大家介绍ACM竞赛和未来发展的关系:这个竞赛本身练算法和编程,非常有利于思维严谨性的训练;同时,ACM竞赛在业内、高校的认可度也很高,参赛者的计算机素养、数学素养、分析能力都很强,是微软、百度、Google等大公司亟需的。
    有了这样的指导和鼓励,加上团队成员自身的兴趣,训练积极性便被较好地调动起来了。很多同学因为参加ACM竞赛,也放弃了一些其他东西。王怡楠告诉记者,在遇到比赛时,会把别的事情先放一放,一心一意做好训练和准备。
    竞赛小组的成长,更得益于完备的训练规划。ACM竞赛小组的训练,由杨老师和比赛获奖同学组织,从入门到精通包含了三个阶段:秋季学期的ACM基础编程训练、春季学期的ACM算法入门训练、暑期ACM知识体系训练。在这中间,既有知识讲解,又有日常训练,还有校际交流以及大型比赛,多管齐下,从而保证良好的效果。


纳新:兴趣为先,一视同仁
    提及这次比赛,最亮眼的地方便是“女生专场”,这似乎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的刻板印象:编程是男生和理工科学生的专属领地。对于这一观点,杨老师和参赛同学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些题目男生思考比较到位,而另一些则是女生想的比较宽泛。同时,女生相对细心,可能在细节上把握的更好,有些男生反应很快,用时确实较短,但我们女生则强在正确率更高。”对此,王怡楠尤其有感触。这迎合了当下女大学生从事程序设计相关工作越来越多的趋势;专场的举办,对于热爱程序设计的女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次鼓励。


而提到专业门槛的问题,杨老师告诉记者,ACM竞赛小组成员的招新在每年9月、10月进行,面向全校,只要对编程感兴趣并且有一定基础都可以加入。“我们目前的小组成员中也有艺术学部录音工程和游戏设计专业的男生,只是平时的训练任务会比较重,而且要经常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全国性的大赛,所以,加入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哦。”
    在我校,ACM竞赛兴趣小组是一个精干并且相对小众的组织。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兴趣小组的活力便充分展现出来。这次一金的取得,既是对指导老师、小组同学一年多来努力的肯定,也是对理工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在学生竞赛上积极尝试探索的一次肯定,相信这一支以兴趣和努力构建的团队一定会获得更加不俗的成绩,丰富我校学生竞赛氛围,增强理工学部整体实力。

(编辑:杨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