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文化智库发展

时间:2017-06-01浏览:787

文化智库是中国现代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国家文化战略、服务文化决策、创新文化理论、引领文化思潮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智库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文化智库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在互联网重塑传统智库发展环境的今天,新型文化智库建设离不开互联网精神;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中的新型文化智库也拥有着更高的建设标准。

新型文化智库建设需要互联网精神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深深地影响了智库的发展和建设。互联网对文化智库建设的影响不仅在技术,更在精神——一种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一是开放。即是打破人为边界的桎梏,让智库内外的信息、人才、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当前很多文化智库是比较封闭的,由于组织机制、身份定位、同业竞争等方面原因,许多智库特别是高校智库,其研究和讨论主要在自己院校和师生间进行,与外部智库交流较少,即使交流,也大多是与自身利益或人脉关系较密切的政府部门、高校或企业。俗语说,一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一人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只有开放办智库,才能有更多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和创新。

二是平等。即是在学术研究面前人人平等。智库应加强与各方专家、社会大众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互联网创建的本意就是让人人拥有表达的平台。一些智库常常认为自己有业内领军人物、重量级专家,就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高,不愿意去倾听各方意见。其实学术研究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对智库而言,只有倾听更多人的意见,并对其进行集成创新,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同时在内部,也应推进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和民主化。

三是共享。即是将研究成果与最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分享,如此才能发挥知识创新的最大效应。智库要通过搭建开放式的通道和分享式的平台,将知识和思想传播到更多的人。这方面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是一个典型,其研究报告,除了涉及国家或商业机密的,绝大多数可到官网免费下载。例如2013年,网站提供了350份年度报告,下载量达750万次。

中国新型文化智库的理想特征

新时代需要新智库。基于互联网精神的新型智库应具备哪些理想特征?

第一,协同官产研(学)。当前的文化智库,官产研三者大体是割裂的。如果进一步看,官方和学校联系相对紧密,也许是二者皆为非市场机构,同时在话语体系上较为接近的缘故;而二者与民间智库相对疏远,沟通交流较少。事实上,三者各有优劣势,官方优在通道和资金,高校优在理论和人才,民间优在自由和接地气。因此,三者应以项目为载体,以信息、资源和人才流动为手段,实现三者协同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角旋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