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荧的新闻教育实践和思想

时间:2017-06-21浏览:1336

 

左荧(1917——1984),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和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左荧一生致力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对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风范长存——左荧纪念文集》(赵玉明主编)收入有左荧部分著述及纪念文章。

1.左荧生平

1917年7月,左荧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高中时期开始他便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对残破的家国河山,左荧与其他进步青年一道组织了“开封抗敌流动话剧团”并活跃于河南新乡、博爱、焦作、修武及太行山一带,通过话剧演出的形式投身抗日救亡,教育人民,团结抗战。一年后,左荧和剧团部分成员奔赴心中的圣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陕公高级研究班学习,并作为学生代表出席了“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39年,左荧进入延安鲁艺学习,任学生会主席。在这一年中,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后,他先后担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院务处指导员、《解放日报》编辑。1946年他转入新华通讯社总社工作,担任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军事组组长,是陕北台最早的编辑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左荧跟随党中央来到河北省西柏坡,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参与报纸广播的稿件撰写工作,为瓦解敌军士气、团结教育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左荧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委,副秘书长,地方广播部主任兼国际联络部主任,业务研究室主任。在这期间,左荧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立足所在岗位,发展地方广播事业、建立农村广播网、加强了广播事业的对外交流沟通。1959年8月,左荧被任命为新创办的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后为书记)、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在这所专门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高等学校中,左荧主持日常工作,为新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特别是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间他经历了学院的停办和改建;经历了十年动乱的迫害和打击;1973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广播学院复校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开始了百废待兴的二次创业。1975年,左荧先后任中国唱片社社长、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联络部主任,之后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理台长(因病未到任)。长期的疲劳工作和“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使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撰写文章。1984年12月4日,左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2.左荧的新闻教育实践

从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左荧就一直战斗在新闻宣传战线上。从《解放日报》到新华通讯社再到新华广播电台,左荧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经验。这些经验的积淀成为了他主持北京广播学院建设的宝贵财富,也让他逐渐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新闻教育家。

1959年,作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左荧被安排来到刚刚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担任要职,长期主持学院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这所当时全国唯一的传媒类专业高等学校在培养广播电视人才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现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回顾左荧的新闻教育实践,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