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厚积薄发
回顾沈皛的创作历程,无论纪录片《角色》《木雅,我的木雅》,还是专著《川剧录音制作及赏析》,均与西南、巴蜀民俗密切相关,这包含了他对故乡浓厚的情感。
而提到这一点,沈皛的情思也被拨动。“习总书记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饱含着每一个中国人思念故乡的浓浓情意。而对纪录片而言,如果创作者对家乡没有深入的了解与真挚的情怀,那远方再多的选题都不能引发内心真正的激情。”每年放假,沈皛都会在金沙江遗址、乐山大佛前驻足,感受历史变迁,心驰神往,怅然若思。也正是带着这种情感,沈皛的作品将四川韵味独到地展现出来,向更多人传递着川蜀的人杰地灵。
多年创作,让沈皛对纪录片有了很深的感悟:“我的初心就是想把历史化作历史观,用符合观众认知的叙事语言,分享经历,讲述故事。”“与其说‘我看世界’倒不如说‘我看我世界’。世上一切先要装入创作者的心,才能装入创作者的镜头。”
而要深入传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没有丰富的积累与阅读几乎不可能。生活中的沈皛非常简单,读书就是他的全部。这一点,他的学生最有发言权:“沈老师很少把时间消磨在手机互联网上,而是沉浸在阅读中。他的知识很渊博,提起哪方面的话题,都头头是道。”走进沈皛的办公室,各类书籍堆满办公桌。他笑谈:“哪天活不下去了,我还能摆个旧书摊。”
很多学生希望从老师这里获得读书名单或方法的推荐。对此,沈老师很有感悟:“传统文化悠悠无尽,经典著作就在大家面前,能否耐得住寂寞,对话先贤智者,才是最重要的。”
对话快要结束时,我们把话题转向大家很感兴趣的纪录片创作,向沈皛老师求教,他稍作迟疑,说了这样一番话——
“如果我和学生同样创作关于梁启超的纪录片,可能大家更看重设备、拍摄和剪辑手法,而成片更像百度百科里的梁启超。而我希望创作的,是活在我心中,活在大师林立的民国时代的梁任公。”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