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勇敢地选择理性固执地温暖表达

时间:2018-06-08浏览:2501

编者按:王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评论部资深记者、主持人。主持栏目有《面对面》,《东方时空》《24小时》等。深度调查采访了《“呼格吉勒图”案》《“东方之星”沉船事件》《马航“MH370”失联家属纪实》《山西校园欺凌案》。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星光奖”。她的职业态度是:勇敢地选择理性,固执地温暖表达。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会刚闭幕不久,北京的天空湛蓝澄澈,空气中暖意渐浓。刚刚结束两会报道工作的王宁声音温柔,隐隐透出一丝的疲惫。觉察到记者的小紧张后,她笑得温暖,“采访其实就是两个人聊天儿,只是这次我说得多一点儿。我更希望我们进行的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而不只是完成一项工作。”

“朴实是记者最根本的底色”

与王宁师姐对话时,为期20天的两会超长“待机”已经结束。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的“竞技场”,今年作为十九大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众媒体组成“中央厨房”更是为群众烹制出丰盛的两会大餐。王宁师姐也又一次以央视记者的身份深入参与到两会报道中。被问及今年两会报道方面有何变化时,她却坦言,“在记者这个职业当中,你要去纠每一次报道之间的区别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我觉得记者都应该具有一个最朴素的,最基础的底色。那就是你首先得会提问,你是带着真问题来的。如果说你要面对人物,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你得会追问,这是一个记者的职业水准。”“懂得设问”,是王宁师姐不断重复的四个字,“做一个记者要有什么样的修养,我觉得就是你在面对这个新闻事件的时候,你自己会设计问题的走向,你知道要把这个问题引向什么地方。”白岩松师哥在谈到新闻传播规律时曾如是说:“所有的传播应是以到达为唯一标准的。如何到达从来都是一个挑战。”而王宁师姐谈到的“设计问题走向”无疑是在架起一座桥梁,桥梁的那一端是大政方针背后的考量,是老百姓内心的渴望,是真真切切的“到达”。

参与今年的两会报道,认真的学习和研读十九大报告可谓重中之重。要想设问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将十九大报告当中的所有涉及到新理念、新思路的方面,新征程当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了解研究透彻。“你得了解,比如说我们的民生保障的七个方面的着力点,为什么这七个要着重地提出来?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现在的中国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样的短板需要补上?我们为什么需要新旧动能转换?为什么需要创新驱动发展?要反复的问自己‘为什么’,在每一个新的理念的背后,你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做一个记者没有反复问‘为什么’的耐心,那我觉得你还没有真正进入到记者这个门槛,这是做一个记者最最重要的素质。”

听闻今年两会期间,我校新闻学院13名师生组成的特别报道团与“人民政协网”和“中国青年网”开展合作,全程参与到两会报道工作中这一消息时,王宁师姐笑眼弯弯,言语间充溢着骄傲和鼓励。但同时她也指出,大学生第一次参与两会这种重大新闻报道时,“自豪、骄傲”等情绪都要把握好度。在新闻现场里要忘记你自己,要把所有的关注点聚焦到你今天要记录的事情上。“我觉得如果有经验的话,那这是我唯一可以跟大家分享的经验——把自己隐去在新闻事件当中忘掉自己,回归到一个最朴实的状态里面。这个‘朴实’就是‘为什么你要来当记者’。”

把自己隐去在新闻事件中,忘掉自己,只留下脚去丈量大地,眼去观察社会,心去感受生活。“对于两会的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你首先心里要明白,你要记录什么?你到底希望别人记住你所描述的什么?为什么要记住这些事情?为什么对此时的中国如此重要?所以平常的积累就非常的关键。你要关注中国的发展,你要在每一天感受国家的脉搏,在每一天去阅读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而不是这一刻。”没有每天的积累,没有分分秒秒沉浸在新闻当中的思索,沉浸在每一个故事当中的思考,是无法成为一个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记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