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巧思,臻于至善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巧针老师

发布时间:2019-04-17浏览次数:3149

摘要:今年是李巧针老师参加工作的第13个年头。2006年7月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老师主要承担比较高等教育研究、院校研究及决策咨询等工作。2016年6月因学校机构调整,加之她自身喜欢教学,尤其是本科生教学,李老师就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对本职工作怀有无限的热情就是敬业,即便备受挫折,仍然一如既往地热爱。”

 

满怀信心,迎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春天

 巧针老师正式到马院工作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紧接着教育部开展了思政课质量年活动。2017年学校党委陈文申书记带队到马院开展调研,巧针老师作为新人发言,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春天就要到了。这句质朴的发言给陈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非常认可这位新老师远见卓识的论断。事实也证明,从那时起,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后又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直到今年318日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连同巧针老师在内的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焕发出满满的新面貌、强能量,史无前例地被重视,作为马院的一员感觉每天都备受鼓舞。

 巧针老师翘首期待的那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春天悄然而至,为此,她一直在努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李老师主动参加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和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系列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深刻领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了解社会发展新形势,同时,通过与专家、同行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把握思政课的指导思想,重点难点分析,学习各兄弟院校在教学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了解各校思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施情况。对于一切需要学习的事物,李巧针老师都会热情地接纳。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指出,目前思政课存在配方陈旧、工艺落后、包装过时的硬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四点进行改进,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四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巧针老师和她的同事们一起,不断从这四个方面努力着。201810月,李老师又主动报名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雨课堂的培训,集中学习了三天工艺。她目前在课上正在尝试使用雨课堂平台,以此实现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真正地调动各种手段使思政课教学起来。相信李老师会做得越来越好。

 “捧着一颗心来,还能差到哪儿去。这是巧针老师经常在课上对学生说的话。能力可以不如别人,但态度上咱们必须是最认真的那一个。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只有身体力行。常言道,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广大的中传学子。2018年秋季学期,李老师在思修课上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发现中传之美。在期末展示环节,有一位学生展示的作业中有一小段李老师讲思修课的视频。他解读说,上李老师的思修课,能感悟思想之美,我觉得这就是中传之美……”

学生说巧针老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同事说巧针老师骨子里有善良,灵魂里有香气,巧针老师说,教师肩上有责任,教育就一定有未来!


 

(编辑: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