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庭校长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

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206

(通讯员 杨红 魏思亚)10月31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邀请,出席在办事处举行的教科文组织友好伙伴关系会见。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文化项目主管杨碧幸、文化项目官员卢叶及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双方就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等已有合作领域及可开拓的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双方会见现场(摄影:高思嘉)

夏泽翰对中国传媒大学长期以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使命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方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相关性很高,特别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方面,因为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是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世界遗产地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由双方联合开启的“遗产青年说”项目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制作的相关短视频获得了破百万的观看量。

张树庭回顾了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历史,对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世界遗产知识、价值、保护理念及保护方法需要借助传播被更多人认知和接受,传播面越广则影响力越大。中国传媒大学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专长,可支持教科文组织相关使命与愿景的达成。

会谈现场(摄影:杨红)

夏泽翰谈到,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时指出:“中国愿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更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合作,助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尤其是自然遗产,与气候变化、乡村振兴等命题息息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就这些领域与中国传媒大学加强合作,并促进合作向纵深发展。

张树庭认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人类进步、有利于文明传承,学校将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在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真诚希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进一步扩大伙伴合作关系,设立相关教席,推动全球高校及研究机构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等领域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与协同合作,持续贡献中传师生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陪同会见,简要介绍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基本情况,并就学院近年来已经开展和将要开展的相关科研和国际交流项目进行了介绍。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郇瓛、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陪同参会。

双方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

遗产青年说——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传媒力量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7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项目达到43项。

图: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57处、43项……数字背后是我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些人类共同财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充分体现了我国通过保护利用遗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立足学科特色,以遗产活化与传播为落脚点,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新兴媒介、现代表达向当代和世界阐释推介这些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遗产。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开启了“遗产青年说”线上线下传播项目,鼓励更多青年群体参与到传播、保护和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行列中来。两年多来,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主的青年志愿者们完成了云南石林、贵州赤水、四川卧龙雅安、贵州松桃、福州泉州五个世界遗产地的系列线上、线下传播,产出了48条短视频并获得“联合国”官方微博等的转发,相关微博话题阅览量达130万次;截至目前,共有169名世界遗产地带头人、非遗传承人通过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直接受益,遗产地超过14040人间接受益。该项目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活动,借助青年的力量,为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图:“遗产青年说”志愿者团队赴五个世界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

图: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遗产青年说”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