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思涵)12月13日上午,我校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研究生工作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在中传学术中心V05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特邀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举行人工智能前沿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出席会议作总结讲话,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副院长李传珍、各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研究生院各科室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我校全体研究生导师于线上同步参会。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作了题为“学科交叉与设计创新探索”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发展阶段,并结合自身参与的Midjourney案例向全体导师展示了AIGC的创造性。徐教授提出,应牢牢把握学科交叉的宏观视野,以智能技术为引领,创新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传珍围绕我校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相关规定与安排,对本学期研究生培养、学位申请与审核、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涉及教学运行、学术活动、教改项目、学位论文与学位申请工作流程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提醒全体导师关注各个工作节点中须注意事项。
任孟山总结了本学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并对下学期工作重点进行部署。他详细介绍了研究生导师评聘文件的制定及修订过程,强调其对加快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提醒导师们要明晰所在专业的学科目录调整情况,转变观念,跟上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为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他还对下学期研究生院准备开展的重点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刘守训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当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深入演进和发展应用,将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我们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在巩固已有研究生综合改革和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差异化发展,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创新、论文评价、教材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优化和提升,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刘守训指出,博士研究生培养要着眼培养全过程、全流程,不断优化培养模式,细化培养环节,提高培养质量。各培养单位应深化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方案,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细化各项工作流程。特别是要落实好以作品为中心培养人的硕士专业学位评价体系各项要求,积极探索学生实践创作与毕业作品展映展览展示等评价机制建设。
本次会议既是研究生工作的总结部署会,也是一次常规的导师培训会。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问题的深度启发和思考。